茶,是浙江分布地域最广、经济带动效益最强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浙江的绿水青山,孕育出了一方地道的“浙”牌好茶。作为茶叶规模效益、名优茶发展水平、茶叶出口均居全国前列的“优等生”,新时代下,浙江茶品牌该如何赓续前行?
7月12日,2024茶品牌新质生产力诸暨座谈会在诸暨召开。作为浙江茶品牌发展联盟成立后的首次座谈会,来自科研院所的权威专家和浙江各地的知名茶品牌代表齐聚西施故里,共同解码浙江茶品牌的新质生产力,共谋浙江茶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浙江省政协原主席周国富出席并作主旨发言。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杭州市委原副书记张仲灿,诸暨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昆仑致辞。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周国富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仲灿
诸暨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昆仑
八字法宝,擦亮浙江茶品牌
近年来,浙江始终牢记嘱托,全力打造“浙”茶产业、弘扬“浙”茶文化、钻研“浙”茶科技、打造“浙”茶品牌,使得“浙茶”这张金名片愈发闪亮。2023年,浙江茶园总面积311.7万亩,茶叶总产量20.2万吨,总产值287.1亿元,平均亩产值9211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0%以上。全省名优茶产量11万吨,产值257.5亿元,分别占全省茶叶总产量和总产值的54.5%和89.7%,名优茶产值比重居全国之首。
座谈会现场
目前,浙江茶产业可谓是“有了面积、上了规模”,但距离实现“有了品牌、上了台阶”的目标还有些差距。座谈会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周国富总结提炼了茶品牌建设的八字法宝:向新而行、向质图强。他认为,一方面要鼓励有规模的茶企业自主创建品牌,强健茶品牌这个竞争市场的武器,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动区域公共品牌的规范整合,提质上品,认真解决好“大国小农”与现代茶业发展相衔接的问题,真正形成有规模、叫得响的标签性品牌,打出强势品牌,用强大的品牌效应聚合产品和企业。
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姜仁华发言
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姜仁华在发言中提到一组数据:2022年各行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分布显示,农、林、牧、渔业指数最低。作为浙江农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当前,茶产业拥抱新质生产力正当其时。“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姜仁华指出,发展茶业新质生产力,要大力推动茶科技创新、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积极探索业态创新、大力推动产品创新、强化人才支撑工作创新、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抱团发展,打造浙江茶矩阵
品牌,是浙江茶产业的立身之本和核心竞争力之所在。近年来,浙江深入贯彻“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生态高效、特色精品”目标定位,致力推动茶叶品牌培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品牌集群。今年1月,浙江茶品牌发展联盟在新昌成立,联盟强化了各地名茶品牌的抱团发展,也为浙江乃至全国的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经验。
座谈会现场
不同的名茶品牌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不仅在口感上独具特色,更在历史和文化背景上充满了深厚的内涵。浙江茶品牌交流环节。诸暨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诸暨市茶叶行业协会会长马亚平,松阳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廖宝云,新昌县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袁振华,温州市农业行政执法队队长项延润,杭州市余杭区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径山茶行业协会副会长周锋,安吉白茶产业“三茶”统筹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常务副主任施霞,长兴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县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谢广平,杭州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商会会长戚英杰分享了各地品牌的发展“秘诀”。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资深首席科学家鲁成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肖强,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炳新,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永昊从质量安全、新茶饮发展、文化与品牌打造之间的关系,提出真知灼见,指明浙江茶品牌发展的重点方向。
作为浙江茶品牌发展联盟成员单位,诸暨在品牌建设方面做了不少文章。这些年,诸暨始终坚持以“西施石笕”茶叶公用品牌建设为引领,加强规划引领,不断优化布局,持续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加大茶产业支持力度,推动茶产业与茶科技、茶文化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全市茶产业新质生产力。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打造“浙”茶品牌矩阵,不断放大“浙”茶品牌美誉度、提升影响力是一门需要狠下功夫的功课。2024茶品牌新质生产力诸暨座谈会,是浙江茶品牌发展联盟聚力发展的一次全新出发,也是一次提升行动。相信通过不断链接,相互促进,浙江茶品牌一定会发展得更强、更亮。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徐知妤,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